是有钱,蒯文通没钱他也说不通刘安……”
问题就出在这个格式的内容必须依据的见解来写作,这对这个时代的文人来说没什么问题,毕竟从小学的就是这一家的言论,心学还在民间小范围行的地位,王守仁这位大牛也还没有悟和传播学说。
时光匆匆,转眼已近年关,弘治十二年就要成为过去。
八时文仅仅就是一个文格式,你就是写论文都有一定的格式,两者本质上也没有多大区别,有的只是展现形式的不同,但如果只是文,千百年来也不会有这么多人去批判他,甚至八文这个词都成为了贬义词。
虽然是不律的杂剧,可警世意义这样高的戏文徐秀一场戏看下来也很是满足,不讲究归韵,不讲究字腔,不讲究表演,用口语,用方言韵,有时候不韵,失韵,一曲可以由多人接唱,随时可接,这样的表演形式就纯粹是听一个戏文瞧个热闹,典型的“以乐传辞”。
☆、第三章进城
只因写八时文对他来说很是艰难,原先以为只不过是一个文格式而已,这没什么问题,事实也是如此,徐秀写八格式都是正确的,任谁都挑不出病。
一大早徐秀提着笔痛苦的坐在桌子前,对着写的满满的纸张发呆。
“连本台戏一日连演不完,明日午后请乡亲们再来捧场呐!”
古代戏文写的都是时代的缩影,既然有钱,那么说明拜金主义也不是现代社会的专利,明代这种社会就已经存在,不过先人很是蓄,用了八个字说这种社会现象“金令司天,钱神卓地”妙哉。
只能说接受的信息量大,造成的惯思维不是那么容易控制的。
俩人到家后小羊戳戳他:“阿牛,钱是这么罪恶的东西吗?”
索也不在去给自己出题目写作了,徐秀拿起笔端端正正的练字,练的自然是台阁,古代文人写字的好坏至关重要,他有些基础,除了狂草,徐秀也仅仅会写一些标准楷书这在现在是远远不够,急需补课。
“啊,练字练字。”
散场已近黄昏,已到倦鸟归巢之时。
在图书馆时期徐秀对于所谓台阁也是不怎么看的上眼,后
小羊锤了锤脑袋,小嘴撅起:不说就不说。
但对徐秀就成了一个极其凸出的大问题,这么久的学习朱子集注也都已经可以背诵,可后世的信息量那么大,他所接的见解何其多,明明想要用朱子集注的观点来写,可写着写着其他人的观点也就不受控制的出现了,想起老秀才四个鲜红大字离经叛,徐秀就一阵阵疼,离经叛是不可能有功名的。
徐秀沉一会儿才:“有时人人见喜,有时事事出奇,有时可坐上席,有时可居高位。这是刚才戏文里唱的,我和你解释不通。”
“人为你名亏行损,人为你断义辜恩,人为你失孝廉,人为你忘忠信。细思量多少不仁,铜臭明知是祸,一个个将他务本,有一朝运去时移,缩首垂肩雨内鸡,想从前,交情何在想从前,妻儿有意?想从前……”
果不其然,这草稿如果让徐秀抛开约束,自行评判,他可能会给自己:文理足,明畅可嘉的评语,可惜,用现在的标准还是逃脱不了离经叛四个字,任你妙笔生花,这文章的结果不用想也知是死刑。